在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应急抢救快速移动单元”就是“移动ICU”,这两年累计抢救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超过100例,有力提升了全市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
而在这背后,离不开“5G+院前急救”的应用。坐在办公室,通过这个应用,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沈利汉博士就可遥控指挥抢救。在东莞,“5G+医疗健康”已经从畅想成为现实。
5月24日至28日,在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东莞市卫生健康“5G+医疗健康”创新场景应用》从221个参选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2023年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能成为全国典型,正是对东莞深入推进“5G+医疗健康”建设的高度肯定。
作为广东省5G战略的重要城市,2022年东莞开通5G基站超2万个,截至目前,东莞卫生健康系统42家重点公立医院、32家社区服务中心已实现5G基站全面覆盖,其中36家公立医院已开通5G室分基站。
东莞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惠城表示,东莞市卫生健康“5G+医疗健康”创新场景应用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协同运营”思路,充分利用5G网络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切片技术和移动便利等特点,配以网络融合设计、内外隔离、容灾设计和安全管理设计,实现东莞市卫生健康信息专网“裸纤环网+5G专网”网络融合,形成科学规范的5G专网运营管理体系,满足卫生健康行业移动医疗服务需求,提升全市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助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医疗和公卫智慧服务的发展。
这一项目从2022年1月开始实施至今,原先设想的许多创新场景应用都已投入使用,为东莞市卫生健康行业解决了不少重大问题,包括:
高速行驶的急救车能实时连接市120指挥调度系统和院前院内救治协同管理平台,实现视频数据和电子病历的实时录入;
东莞市人民医院院区在不大量建设WIFI等设备的情况下,复用运营商现有资源最小成本安全可靠组建“移动护理”网络;
到达社区的家庭医生可以方便灵活地直接使用家庭医生管理系统查询和录入居民有关信息;
各医疗单位信息系统迁移上市卫生健康局集约化建设的卫生健康云后,当有线光纤故障时,能第一时间切换至5G网络访问健康云,保障业务不中断等等。
目前,东莞市卫生健康“5G+医疗健康”已有的场景应用如下:
■5G+院前急救
以东莞市120急救中心为核心,充分利用卫健5G专网、物联网、卫生健康云等信息技术,建立急诊急救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达到“上车即入院”。120指挥中心为100台120急救车配置单兵通信记录仪、车载5G CPE等移动终端,急救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卫生健康云上的应用平台。
■5G+移动护理
东莞市人民医院建设2个5G宏站和5个5G室分基站,通过卫健5G专网与医院内网连通。医院配置了800台5G PDA及移动医疗车,通过移动护理终端搭载医院各类信息系统(HIS、LIS、PACS等系统),实现护理工作移动化,如床旁患者医嘱查询、医嘱审核和执行、患者信息查询、患者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床旁生命体征便捷采集和记录、床旁护理文书录入、床旁健康宣教等。
■5G+家庭医生
东莞40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的家庭医生下沉基层社区时,通过平板电脑及健康数据采集设备接入卫健5G专网,将采集到的健康数据自动传输到系统平台,为社区家庭医生提供健康信息收集与管理、健康知识传递与咨询、健康行为干预与指导,实现签约、履约及管理,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家庭医生服务。现已开通家庭医生应用5G卡1000张,日均使用约为150张。
■5G+职业病体检
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使用5G专网技术到重点企业开展职业病体检,通过5G卡+CPE连接到基站,再通过5G隧道到达六院内网体检系统。医护人员只需拿5G卡和CPE,以及相关体检医疗器械到各个流动地点即可为职业病患者进行体检。
■5G+老年人健康体检、
东莞市南城医院使用2套5G卡+CPE,在南城各个小区通过5G专网技术上传数据到医院内网系统,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
■5G+健康云
东莞市人民医院、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已将信息系统迁移上东莞市卫生健康云的单位分发了CPE设备,部署在医院机房,当有线光纤故障时,能及时通过5G直接连接到信息专网核心网络再连通健康云上的系统。
东莞市卫生健康“5G+医疗健康”创新场景应用项目由东莞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和东莞市智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
下来,在5G+智慧医疗技术日益成熟的产业环境下,东莞将继续探索在“5G+全门诊、5G+远程医疗、5G+医疗机器人、5G+疫苗接种、5G+远程运维”等领域运用,让更多市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