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是协助手臂、手、腿、脚踝等不同的感觉运动器官而量身定制的机器人设备,帮助人类进行多种辅助治疗训练,评估患者的感觉运动表现(运动能力);对于不同的患者而言,康复机器人能够帮助行动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如由中风、创伤性脑损伤等引起的行动障碍),也是自闭症类群、多动症等社会与行为障碍的干预与治疗工具,还能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有着独特的趣味性和精准性,使得诊治的效率大大提高,整体需求前景较大。
全球康复机器人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后开始全面发展。当前,康复机器人已经在发达国家临床上广泛使用,特别是下肢外骨骼训练机器人技术已渐趋成熟,世界上首个实现商业化的康复机器人是由英国Mike Topping公司1987年研制的Handy1——有5个自由度,残疾人可利用它在桌面高度吃饭。
世界上最成功的康复协作机器人是Rewalk系列机器人,由以色列Rewalk Robotics公司研发。其创始人古菲(Am it Goffer)是一名四肢瘫患者,但公司产品均由他研发,历经10 年完成。Rewalk的前身是Argo Medical Technologies医疗科技公司。2012年,Rewal获得欧盟认证,打入欧洲市场。2014年6月Rewalk的外骨骼产品通过了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的审批,是迄今唯一一款也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的外骨骼产品。近期推出的Rewalk 6.0可以帮助腰部以下瘫患者摆脱轮椅,重新获得行走能力,将背负式电池仓安装在屯侧部为,增加了穿戴的舒适度。
2 康复机器人分类
(1)根据功能康复机器人分为治疗型和辅助型。其中治疗型康复机器人的作用是辅助患者进行各种恢复运动功能的训练,如行走训练、手臂运动训练等;辅助型康复机器人的作用是辅助患者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如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轮椅等。
上肢康复机器人:主要为病人在上肢康复过程中提供主动及被动康复训练,根据肢体病症情况,制定训练范围、幅度、力量等。
下肢康复机器人:主要针对下肢治疗康复过程中的运动技能恢复提供训练。
智能轮椅:主要针对重病人、残疾人以及老人提供代替行走、转向、身体健康检测、应急呼叫等功能,用户可以根据使用者情况制定智能轮椅的任务,实现智能化操控。
交互式康复训练机器人:为老年人、重症病人提供交互式情境下的人际交互、功能制定康复训练,以及一定的娱乐、运动等功能。
(2)根据自由度康复机器人可分为单关节康复机器人(肩/肘/腕关/膝关/踝节康复机器人)、双关节康复机器人;多关节康复机器人
(3)根据结构,康复机器人分为末端控制式机器人,外骨骼式机器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