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医改文件频发,医疗信息化市场猛增

据2018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了解,近日,医改文件频发,其中两大文件惹起关注:国度卫健委、国度西医药管理局结合发布《医疗结合体综合绩效考核义务方案(试行)》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树立有关重点义务的告诉》。两大文件一个提出树立医联体绩效考核后果沟通反响制度;而另一个则对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树立中止了重点义务布置。

两大文件的发布,都有其共通之处,突显了医联体树立的重要性,强调增强区域医疗中心树立。那麼。这些政策与医疗信息化厂商有何关系呢?上面,“医信邦”带来独家解读。

大趋向: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成爲树立热点

2017 年 1 月 9 日,国务院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造规划》,提出了分级诊疗目的:到 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85%以上的地市展开试点; 到 2020 年,分级诊疗方式逐渐构成,根本树立契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2017 年 4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在地下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结合体树立和展开的指点意见》中也提出了医联体的树立目的: 2017 年,根本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片面启动多种方式的医联体树立试点;到 2020 年,在总结试点阅历的根底上,片面推进医联体树立,构成较爲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

再结合文章末尾提到的政策文件,我们可以看出,医联体、分级诊疗是目前医改次要推进方向。那麼,如何完成“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医联体的树立,要求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数据共享,这将减速区域卫生医疗信息零碎的树立。结合分级诊疗推进的详细方案,医信邦预测,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树立的顶峰期就在将来 2-3 年。

新变化:医疗信息化树立投标大单化、由点到面

医联体、分级诊疗、信息互联互通等政策驱动医疗信息化树立由点到面推进,由此引发几大新变化:

投标金额变化

,医院信息化投标项目金额逐步增大,单一项目金额500 万元以上屈指可数,更不乏千万级大单,仅在八月上旬,就呈现了江苏二甲医院1425万、重庆三级医院1891万推销信息零碎的超级大单。

投标方式变化

报表显示,目前医院信息零碎由点到面趋向清楚,投标方式转变爲区域化分歧投标,如往年6月,山南市卫计委投入2726.29万元推销零碎,用于山南市大大小小共105家医疗机构的医院信息化树立。除此之外,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结合投标、单一医疗机构的信息零碎采取以总包方式中止全体设计规划也是一大趋向,对产品和交付才干方面提出的要求更高。

医疗IT行业竞争格式再变 中小企业危机重重

在这样的大趋向下,等候中小医信厂商的是什麼?医信厂商之间的竞争格式又将有哪些变化呢?

医信厂商现状:同质化严重,产品施行交付才干弱

目前国际医院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缺口,也给众多供给商提供了机遇,但因医院信息化产品准入规范缺失,混战之下众多供给商难免良莠不齐。

依据《2016中国医院信息化调查报告》,2016年,医信厂商约爲532家,其中提供HIS运用的厂家最多,提供挪动护理方面运用的厂商最少,而仅有38家厂商可以提供完整的7类零碎,有240家厂商仅可以提供1类零碎。

就医信邦目前参与过的行业展会来看,智慧医疗、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字样简直随处可见,但许多厂商产品却让人觉得同质化景象较爲严重。

而据多位医院管理者向“医信邦”反响,目前很多厂商并没有共同的、专注的产品,售前吹嘘成分偏大,看碟下菜,强调本人什麼都会,往往拿效能了多少医疗机构说事。嘴上功夫了得,偏偏在产品施行交付方面做得差,后续售后效能也不完善。

与之相反的是,医院看重的并不是厂商以往效能了多少医疗机构,反而更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与售后效能。在猛烈的竞争中,中小型医信厂商更应该注重以上两点的强化。

医疗 IT 行业竞争格式优化,领军企业受害

经过以上剖析阐明,目前从国际的医疗信息化行业的订单状况来看,曾经呈现了区域化和全体化的展开趋向。地下数据标明,行业千万级大单占比从 2015 年 24.03%进步至 2016 年的29.34%,同比进步 5.31 个百分点,而行业内千万级大单多被卫宁、东软等大企业垄断。据统计,仅2017 年,卫宁安康 500 万以上大双数据同比添加76.9%,大单占比进步 12.71 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医疗信息零碎从传统的点对点树立转变爲点对面树立是大势所趋,大企业由于产品体系片面,产品施行交付才干较强,将更有利于获取行业资源,进步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由于交付才干弱和产品构造单一,将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资源将向大型企业集中,从而优化市场竞争格式。

那麼,中小型厂商是不是毫无出路呢?

2009年以来,共出台分级诊疗国度级政策124条。而谈到分级诊疗,除去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树立,异常离不开四大范围:慢病管理、近程医疗、家庭医生、基层医疗树立。四大范围中,不乏由于专精某一范围而出众的厂商,比方专门做医学影像的岱嘉医学、努力于基层医疗效能树立的汇医慧影、专精近程医疗的海纳医信……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型厂商与其自动地与大型行业巨头争夺蛋糕,不如将把无限资源投入到专注范围,构本钱人的中心竞争力,同时提升产品交付才干,改善售后效能,或许还有一线活力。

除此之外,随着新医保局的设立,异地就医结算、医保控费等逐步推开,原来的相关零碎面临着零碎和数据的迁移,以及相关配套软件的更新。三保合一后,零碎迁移、药品定价、招招标平台树立与医保运用效率、费用监管,都将爲原有的医疗IT市场提供庞大的商机。虽然说中小型厂商可以抢占不到医保市场的大蛋糕,但从控费、医院医保运营管理等方面动手,从中或许也能分得一杯羹。





完成核磁共振检查只需要5分钟?Facebook的AI技术可否为医疗检查提速?

国产医疗器械不比进口差,却面临进院难题

医疗器械营销形式大变,医疗器械生产商如何应对市场变化?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还不算短

持续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更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